电极反应 | E ⊖/V |
---|---|
Mg+ + e- ⇌ Mg |
-2.70 |
Mg2+ + 2e- ⇌ Mg |
-2.372 |
Mg(OH)2 + 2e- ⇌ Mg + 2OH- |
-2.690 |
金属离子 | 阴离子 | K⊖sp | |||
---|---|---|---|---|---|
|
|
|
NH4PO2-4 |
2.5×10-13 |
|
|
|
|
AsO3-4 |
2.1×10-20 |
|
|
|
|
CO2-3 |
6.82×10-6 |
|
|
|
|
CO2-3(H2O) |
2.38×10-6 |
|
|
|
|
F- |
5.16×10-11 |
|
|
|
Mg2+ |
OH- |
5.61×10-12 |
|
|
|
|
IO-3(
H2O) |
3.2×10-3 |
|
|
|
|
NbO-3 |
2.3×10-17 |
|
|
|
|
C2O2-4 |
4.83×10-6 |
|
|
|
|
PO3-4 |
1.04×10-24 |
|
|
|
|
SeO2-3 |
1.3×10-5 |
|
|
|
|
SO2-3 |
3.2×10-3 |
|
金属离子 | 配体 | log K1 | log K2 | log K3 | log K4 | log K5 | log K6 |
---|---|---|---|---|---|---|---|
|
F- | 1.30 |
|
|
|||
Mg2+
|
OH- | 2.58 |
|
|
|||
|
IO-3 | 0.72 |
|
|
|||
|
P2O4-7 | 5.7 |
|
|
1808年 英国化学家戴维(Humphry Davy)
命名时间、命名者:1808年 英国化学家戴维(Humphry Davy)
命名的意思:源于盛产苦土(主要成分是氧化镁)的产地——希腊的美格利亚(Magnesia)地区。
发现简史:第一个认识到“镁”是一种元素的人是英国化学家布莱克(Joseph Black)。1755年,布莱克对多种矿物进行加热,如碳酸盐岩、菱镁矿、石灰石等,总能分别得到类似的白色粉末。布莱克从这白色粉末里分离出一种“苦土”(主要成分是氧化镁),当时英、法等国的医学家正是用这种苦土来治疗疾病。布莱克发现苦土在火焰中发出白光,并坚信苦土是含有某种未知元素的化合物。遗憾的是,他未能做进一步研究,只是把已有的发现写进论文并发表了。
1792年,Anton Rupprecht用木炭加热苦土,首次得到一种不纯净的金属镁。180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Alessandro Volta)发明出“电堆”,这是一种早期电池。戴维敏锐地感受到电化学领域的重要性,并利用“电堆”这一稳定的电源进行各种氧化还原反应的拓展,开辟了研究元素和化合物的新路径。1807年,戴维排除万难,利用电解的方式首次发现了钾元素和钠元素。第二年,戴维通过电解氧化镁分离出了一种纯度很低的金属。正因苦土盛产于希腊的美格利亚(Magnesia)地区,戴维将该元素命名为Magnium,后来人们使用Magnesium一词。
大量的、高纯度的镁金属单质的是由法国科学家布西(Antoine Alexandere Brutus Bussy)于1831年通过氯化镁与钾的反应制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