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反应 | E ⊖/V |
---|---|
P(red) + 3H+ + 3e- ⇌ PH3(g) |
-0.111 |
P(white) + 3H+ + 3e- ⇌ PH3(g) |
-0.063 |
P + 3H2O + 3e- ⇌ PH3(g) + 3OH- |
-0.87 |
H2PO-2 + e- ⇌ P + 2OH- |
-1.82 |
H3PO2 + H+ + e- ⇌ P + 2H2O |
-0.508 |
H3PO3 + 2H+ + 2e- ⇌ H3PO2 + H2O |
-0.499 |
H3PO3 + 3H+ + 3e- ⇌ P + 3H2O |
-0.454 |
HPO2-3 + 2H2O + 2e- ⇌ H2PO-2 + 3OH- |
-1.65 |
HPO2-3 + 2H2O + 3e- ⇌ P + 5OH- |
-1.71 |
H3PO4 + 2H+ + 2e- ⇌ H3PO3 + H2O |
-0.276 |
PO3-4 +
2H2O + 2e- ⇌HPO2-3 + 3OH- |
-1.05 |
1669年 德国炼金术士布朗特(Brandt)
命名时间、命名者:1669年 德国炼金术士布朗特(Brandt)
命名的意思:源于拉丁语phosphorus(冷光)。
发现简史:磷元素的发现者是德国汉堡的炼金术士布朗特(Brandt)。一开始,他希望的是能够得到传说中的“哲人石”来点石成金。他将尿液放置数天发出臭味之后再将其煮沸成糊状,同时将蒸汽通入水中,得到了白色蜡状的物质。然而,这些蜡状的物质并没有如他所期望的那样点石成金,反而是在黑暗中发出淡淡冷光。布朗特据此引用拉丁语中的“phosphorus(冷光)”一词命名这种蜡状物质。我们现在知道他其实是加热磷酸氢铵从而分解得到了单质磷。
布朗特一开始并未将此实验方案公布,但之后由于手头缺钱,将实验方案卖给了克拉夫特(D.Krafft),后者游历欧洲,将制备方案告诉了近代化学的重要奠基人——英国化学家玻意耳(Robert Boyle)。玻意耳成功地改进了实验方案,他仍以尿液为原料,加入二氧化硅和木炭加热,得到了磷单质并研究了磷的化合物性质。
1796年,化学家在人的骨骼中发现了磷酸钙,并从骨灰中提取了磷元素。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磷的生产原料都是骨灰或者粪便。直到1850年,人们改用磷酸盐矿石来制备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