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反应 | E ⊖/V |
---|---|
Ca+ + e- ⇌ Ca | -3.80 |
Ca2+ + 2e- ⇌ Ca | -2.868 |
Ca(OH)2 + 2e- ⇌ Ca + 2OH- | -3.02 |
金属离子 | 阴离子 | K⊖sp | |||
---|---|---|---|---|---|
OAc-(H2O) | 4.0×10-3 | ||||
AsO3-4 | 6.8×10-19 | ||||
CO2-3 | 2.8×10-9 | ||||
[Mg(CO3)2]2- | 1.0×10-11 | ||||
CrO2-4 | 7.1×10-4 | ||||
F- | 5.3×10-9 | ||||
[SiF6]2- | 8.1×10-4 | ||||
Ca2+ | HPO2-4 | 1.0×10-7 | |||
OH- | 5.5×10-6 | ||||
IO-3(H2O) | 7.1×10-7 | ||||
MoO2-4 | 1.46×10-8 | ||||
NbO-3 | 8.7×10-18 | ||||
C2O2-4 | 2.32×10-9 | ||||
PO3-4 | 2.07×10-29 | ||||
SeO2-4 | 8.1×10-4 | ||||
SeO2-3 | 8.0×10-6 | ||||
SiO2-3 | 2.5×10-8 | ||||
SO2-4 | 4.93×10-5 | ||||
SO2-4(H2O) | 3.14×10-5 | ||||
SO2-3 | 6.8×10-8 | ||||
SO2-3(H2O) | 3.1×10-7 | ||||
WO2-4 | 8.7×10-9 | ||||
金属离子 | 配体 | log K1 | log K2 | log K3 | log K4 | log K5 | log K6 |
---|---|---|---|---|---|---|---|
IO-3 | 0.89 | ||||||
Ca2+ | NO-3 | 0.28 | |||||
P2O4-7 | 4.6 |
1808年 英国化学家戴维(Humphry Davy)
命名时间、命名者:1808年 英国化学家戴维(Humphry Davy)
命名的意思:源于拉丁语calx(石灰)。
发现简史:钙化合物的使用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石灰早在公元前7000年就被用作建筑材料和雕像的灰泥。中国在公元前7世纪也开始使用石灰。
1787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Antoine Lavoisier)怀疑石灰可能是基本化学元素的氧化物。1808年初,英国化学家戴维(Humphry Davy)在成功得到钾和钠单质后,马上开始用类似的方法——伏打电堆电解碱土希望得到其中的金属,可是一开始并不顺利。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Jöns Jakob Berzelius)也做了相似的实验,他向戴维建议把用于导电的铁丝换成水银。戴维改进了自己的装置,将铂镀上氧化汞(II)作阳极,阴极则是部分浸入汞的铂丝,电极上生成的钙与水银形成钙汞齐,最后把合金中的水银蒸去得到了金属钙。但是,这种方法得到的钙纯度不高且不能大量制备,直到一个世纪后人们才发现商业上生产钙的可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