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基本信息
元素符号:V
原子序数:23
中文名称及拼音:钒 fán
英文名称:Vanadium
相对原子质量:50.94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Ar]3d34s2
重要的同位素及其天然丰度: 50V 0.2504%,51V 99.7504%
常见的同素异形体:
地壳中的含量(mg·kg-1):1.2×102
海洋中的含量(mg·L-1):2.5×10-3
是否生命必需元素:
人体中的含量(g,按照体重70kg计):
人体中含量占体重百分数(%):
常见氧化态:0,+2,+3,+4,+5
元素电负性:1.63
原子半径(pm):134
离子半径(pm):79(V2+,CN=6),64(V3+,CN=6),
58(V4+,CN=6),72(V4+,CN=8),35.3(V5+,CN=4),
54(V5+,CN=6)
元素第一电离能(kJ·mol-1):650.91
元素第一电子亲和能(kJ·mol-1):50.655
单质的基本物理量
化学式:V
熔点(°C):1910
沸点(°C):3407
密度(g·cm-3):6.0
比热容298.15K(mol-1·K-1):24.9
熔化热(kJ·mol-1):21.5
汽化热(kJ·mol-1):
原子化焓(kJ·mol-1):515.5±8
单质的热力学数据
化学式:V
标准摩尔生成焓(kJ·mol-1):
0(s),514.2(g)
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kJ·mol-1):
0(s),754.4(g)
标准摩尔熵(J·mol-1·K-1):
28.9(s),182.3(g)


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存在形式:绿硫钒石、钒铅矿、钾钒铀矿、钒云母。
常见存在形式的化学式:VS4,Pb5(VO4)3Cl,K2(UO2)·(VO4)2·3H2O,KV2(AlSi3O10)(OH)2
主要存在地:中国、南非、俄罗斯,大部分以分散状态存在与岩石中。
其他
电极反应与标准电极电势:
电极反应 E/V
V2+ + 2e-⇌ V -1.175
V3+ + e- ⇌ V2+ -0.255
VO2+ + 2H+ + e- ⇌ V3+ + H2O 0.337
VO2++ 2H+ + e- ⇌ VO2+ + H2O 0.991
V2O5 + 6H+ + 2e- ⇌ 2VO2+ + 3H2O 0.957
V2O5 + 10H+ + 10e- ⇌ 2V + 5H2O -0.242
V(OH)4+ + 2H+ + e- ⇌ VO2+ + 3H2O 1.00
V(OH)4+ + 4H+ + 5e- ⇌ V + 4H2O -0.254
[V(phen)3]3+ + e- ⇌ [V(phen)3]2+ 0.14

某些化合物沉淀Ksp:
金属离子 阴离子 Ksp
VO2+ OH- 5.9×10-23
VO+2 PO3-4 8×10-25


某些配位化合物K:
金属离子 配体 log K1 log K2 log K3 log K4 log K5 log K6
V3+ 11.1 21.6
VO2+ OH- 8.6 25.8[V2O4(OH)-]
VO3+ 25.2 46.2 58.5
V3+ SCN- 2.0
V4+ SCN- 0.92

元素发现简史
发现时间、发现者:

1801年 墨西哥矿物学家安德烈斯·曼努埃尔·德尔里约 (Andrés Manuel del Rio)

命名时间、命名者:

1830年 瑞典化学家Nil Gabriel Selfström

命名的意思:

以古代北欧女神Vanadis命名。

发现简史:

钒的发现经历了两次过程。第一次是在1801年,墨西哥矿物学教授安德烈斯·曼努埃尔·德尔里约(Andrés Manuel del Rio)从墨西哥的铅矿Pb5(VO4)3Cl样品中发现了原先不存在的23号元素。他首先将这种元素命名为Panchrom。由于样品经酸化生成的盐的颜色是红色的,之后他又将该元素命名为Erythronium,并将样品送到巴黎。遗憾的是,四年后法国化学家H.V.Collett得出的结论(实际上是错误的)该无机物应该是一种铬矿物。于是德尔里约放弃了自己的结论。

直到1830年,瑞典化学家Nil Gabriel Selfström在斯德哥尔摩研究一种铁矿石时,他用酸溶解铁,在残渣中发现了钒。由于其化合物呈现出浓烈而多彩的颜色,所以他以北欧神话中的Vanadis女神来命名,称之为Vanadium。一年后,德国化学家维勒(Friedrich Wöhler)经过研究证明了Andrés Manuel del Rio发现的Erythronium和Selfström发现的Vanadium是同一种元素。

比较纯净的钒是由亨利·罗斯科(H.Roscoe)在1867年用氢气还原其氯化物而制备的。

参考文献
[1] [2019-07-03]. http://www.rsc.org/periodic-table/history.
[2] N.N.格林伍德,A.厄肖恩. 元素化学(下册). 王曾隽,张庆芳,林蕴和,等译.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65.
[3] 罗裕基. 无机化学丛书(第八卷 钒分族).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