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反应 | E ⊖/V |
---|---|
Co2+ + 2e- ⇌ Co | -0.28 |
Co3+ + e- ⇌ Co2+ |
1.92 |
[Co(NH3)6]3+ + e- ⇌
[Co(NH3)6]2+ |
0.108 |
Co(OH)2 + 2e- ⇌ Co + 2OH– |
-0.73 |
Co(OH)3 + e- ⇌ Co(OH)2 + OH– |
0.17 |
金属离子 | 阴离子 | K⊖sp | |||
---|---|---|---|---|---|
AsO3-4 | 6.80×10-29 | ||||
CO2-3 | 1.4×10-13 | ||||
HPO2-4 | 2×10-7 | ||||
OH-(新生成) | 5.92×10-15 | ||||
Co2+ | IO-3 | 1.0×10-4 | |||
SeO2-3 | 1.6×10-7 | ||||
S2- | 4.0×10-21 | ||||
S2- | 2.0×10-25 | ||||
PO3-4 | 2.05×10-35 | ||||
Co3+ | OH- | 1.6×10-44 |
金属离子 | 配体 | log K1 | log K2 | log K3 | log K4 | log K5 | log K6 |
---|---|---|---|---|---|---|---|
NH3 | 2.11 | 3.74 | 4.79 | 5.55 | 5.73 | 5.11 | |
SCN- | -0.04 | -0.70 | 0 | 3.00 | |||
Co2+ | en | 5.91 | 10.64 | 13.94 | |||
EDTA | 16.31 | ||||||
C2O2-4 | 4.79 | 6.7 | 9.7 | ||||
phen | 7.25 | 13.95 | 19.90 | ||||
NH3 | 6.7 | 14.0 | 20.1 | 25.7 | 30.8 | 35.2 | |
Co3+ | en | 18.7 | 34.9 | 48.69 | |||
edta | 36 | C2O2-4 | ~20 |
1735年 瑞典化学家Georg Brandt
命名时间、命名者:1735年 瑞典化学家Georg Brandt
命名的意思:源于德语kobald,kobald又源于希腊语cobalos,意为矿山。其德文词汇意思是一个顽皮的丑小鬼(gnomes),在Saxony当地的德国矿工把这个词语用于称谓某些能伤害矿工手足的矿石,此术语曾在欧洲广为使用。这类矿物后来被发现为辉砷钴矿。
发现简史:
早在公元前1450年的埃及人和巴比伦人制造的陶器中已经用到钴颜料。钴盐可使陶瓷釉染上蓝色,与镍、铬或锰化合物混合可以调配出由蓝至绿的所有色调。我国在元朝(公元13世纪)也已懂得使用钴土矿做颜料烧制釉下彩青花瓷器的技艺。
1735年,瑞典化学家Georg Brandt将辉砷钴矿焙烧,除去砷获得了一种黑色粉末,然后将此粉末与碳粉混合放置在锻铁炉中强热,获得灰色稍带玫瑰色金属,其与铁一样具有磁性。Georg
Brandt决定先为新元素取名。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从德语kobald入手,把这种人见人怕的元素称为Cobalt。1780年,Torbern Bergman用实验方法制得纯钴,并确定钴是一种金属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