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反应 | E ⊖/V |
---|---|
As + 3H+ + 3e– ⇌ AsH3 | -0.608 |
As2O3 + 6H+ + 6e– ⇌ 2As + 3H2O | 0.234 |
HAsO2 + 3H+ + 3e– ⇌ As + 2H2O | 0.248 |
AsO-2 + 2H2O + 3e– ⇌ As + 4OH– | -0.68 |
H3AsO4 + 2H+ + 2e– ⇌ HAsO2 + 2H2O | 0.560 |
AsO3-4 + 2H2O + 2e– ⇌ AsO-2 + 4OH– | -0.71 |
金属离子 | 阴离子 | K⊖sp | |||
---|---|---|---|---|---|
As3+ | S2- | 2.1×10-22 |
1250年 德国炼金术士马格努斯(Albert Magnus)
命名时间、命名者:不详
命名的意思:一说源于波斯语zarnikh和叙利亚语zarniqa(黄色);另一说源于希腊语arsenikon,这是一种民间词源,是希腊语arsenikos的中性形式,表示“有毒”“强烈”,最后引入到法语和英语中,元素符号也源于此。
发现简史:
砷的硫化物和氧化物在两千多年前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人们把黄色的硫化砷在空气中煅烧便可制备氧化砷,即中国古代有名的毒药“砒霜”。早在青铜器时代,人们便会使用一些含砷的青铜合金,因为砷的加入会使青铜合金变得更硬。另外,人们常利用砷化合物的毒性做杀虫剂等。
公元四世纪,中国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自号抱朴子)在其著作中曾记载过用有机物还原氧化砷的方法制备砷单质。而阿拉伯的炼金术士哈扬(Jabir ibn Hayyan)于公元815年前在其著作中曾提到砷的分离方法。但欧洲学者普遍认为最早从砷的化合物中提取出砷单质的是德国炼金术士马格努斯(Albert Magnus),他于1250年通过加热肥皂和硫化砷的混合物,分离出砷的单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