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基本信息
元素符号:Sr
原子序数:38
中文名称及拼音:锶 sī
英文名称:Strontium
相对原子质量:87.6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Kr]5s2
重要的同位素及其天然丰度:84Sr 0.56(1)%,86Sr 9.86(1)%,
87Sr 7.00(1)%,88Sr 82.58(1)%
常见的同素异形体:
地壳中的含量(mg·kg-1):3.70×102
海洋中的含量(mg·L-1):7.9
是否生命必需元素:
人体中的含量(g,按照体重70kg计):0.32
人体中含量占体重百分数(%):0.00046
常见氧化态:0,+2
元素电负性:0.95
原子半径(pm):215(CN=12)
离子半径(pm):118(Sr2+,CN=6),126(Sr2+,CN=8),
144(Sr2+,CN=12)
元素第一电离能(kJ·mol-1):549.47
元素第一电子亲和能(kJ·mol-1):4.6313
单质的基本物理量
化学式:Sr
熔点(°C):777
沸点(°C):1377
密度(g·cm-3):2.64
比热容298.15K(mol-1·K-1):26.8
熔化热(kJ·mol-1):7.43
汽化热(kJ·mol-1):
原子化焓(kJ·mol-1):164.0±1.7
单质的热力学数据
化学式:Sr
标准摩尔生成焓(kJ·mol-1):
0(s),164.4(g)
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kJ·mol-1):
0(s),130.9(g)
标准摩尔熵(J·mol-1·K-1):
55.0(s),164.6(g)


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存在形式:天青石、菱锶矿。
常见存在形式的化学式:SrSO4,SrCO3
主要存在地:天青石主要有墨西哥、西班牙、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以及中国青海、江苏、四川等产地。
其他
电极反应与标准电极电势:
电极反应 E/V
Sr+ + e- ⇌ Sr -4.10
Sr2+ + 2e- ⇌ Sr -2.899
Sr2+ + 2e- ⇌ Sr(Hg) -1.793
Sr(OH)2 + 2e- ⇌ Sr + 2OH- -2.88

某些化合物沉淀Ksp:
金属离子 阴离子 Ksp
AsO3-4 4.29×10-19
CO2-3 5.6×10-10
CrO2-4 2.2×10-5
F- 4.33×10-9
IO-3 1.14×10-7
IO-3(H2O) 3.77×10-7
MoO2-4 2×10-7
Sr2+ NbO-3 4.2×10-18
C2O2-4 1.6×10-7
PO3-4 4.0×10-28
SeO2-4 8.1×10-4
SeO2-3 1.8×10-6
SO2-4 3.44×10-7
SO2-3 4×10-8
WO2-4 1.7×10-10


某些配位化合物K:
金属离子 配体 log K1 log K2 log K3 log K4 log K5 log K6
IO-3 1.00
Sr2+ NO-3 0.82
P2O4-7 4.7

元素发现简史
发现时间、发现者:

1787年 克劳福德(Adair Crawford)

1808年 英国化学家戴维(Humphry Davy)

命名时间、命名者:

1808年 英国化学家戴维(Humphry Davy)

命名的意思:

源于最初发现含锶矿石的地点——苏格兰的一个小镇斯特龙(Strontian)。

发现简史:

1787年,苏格兰爱丁堡医生克劳福德(Adair Crawford)对位于苏格兰斯特龙(Strontian)铅矿中的一块不寻常的矿石进行了调查。他将这种新矿物命名为strontianite(菱锶矿),指出其中含有未知的“碱土”。1791年,爱丁堡的另一位科学家霍普(Thomas Charles Hope)对它进行了更全面的研究,并证明这是一个新元素,他还发现这种元素的焰色为红色。同时,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斯(Martin Heinrich Klaproth)也研究了相同的矿物,他制备得到了氧化锶和氢氧化锶。

1808年,英国化学家戴维(Humphry Davy)通过电解氯化锶和氧化汞的混合物,再分离汞齐后得到金属锶单质。戴维于1808年6月30日在英国皇家学会作报告时宣布这一成果,仿照其他碱性土元素的命名方法,将其命名为Strontium。

参考文献
[1] [2019-11-0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rontium#History.
[2] [2019-11-01]. http://www.rsc.org/periodic-table/element/38/stront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