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反应 | E ⊖/V |
---|---|
Sr+ + e- ⇌ Sr | -4.10 |
Sr2+ + 2e- ⇌ Sr | -2.899 |
Sr2+ + 2e- ⇌ Sr(Hg) | -1.793 |
Sr(OH)2 + 2e- ⇌ Sr + 2OH- | -2.88 |
金属离子 | 阴离子 | K⊖sp | |||
---|---|---|---|---|---|
AsO3-4 | 4.29×10-19 | ||||
CO2-3 | 5.6×10-10 | ||||
CrO2-4 | 2.2×10-5 | ||||
F- | 4.33×10-9 | ||||
IO-3 | 1.14×10-7 | ||||
IO-3(H2O) | 3.77×10-7 | ||||
MoO2-4 | 2×10-7 | ||||
Sr2+ | NbO-3 | 4.2×10-18 | |||
C2O2-4 | 1.6×10-7 | ||||
PO3-4 | 4.0×10-28 | ||||
SeO2-4 | 8.1×10-4 | ||||
SeO2-3 | 1.8×10-6 | ||||
SO2-4 | 3.44×10-7 | ||||
SO2-3 | 4×10-8 | ||||
WO2-4 | 1.7×10-10 | ||||
金属离子 | 配体 | log K1 | log K2 | log K3 | log K4 | log K5 | log K6 |
---|---|---|---|---|---|---|---|
IO-3 | 1.00 | ||||||
Sr2+ | NO-3 | 0.82 | |||||
P2O4-7 | 4.7 |
1787年 克劳福德(Adair Crawford)
1808年 英国化学家戴维(Humphry Davy)
命名时间、命名者:1808年 英国化学家戴维(Humphry Davy)
命名的意思:源于最初发现含锶矿石的地点——苏格兰的一个小镇斯特龙(Strontian)。
发现简史:1787年,苏格兰爱丁堡医生克劳福德(Adair Crawford)对位于苏格兰斯特龙(Strontian)铅矿中的一块不寻常的矿石进行了调查。他将这种新矿物命名为strontianite(菱锶矿),指出其中含有未知的“碱土”。1791年,爱丁堡的另一位科学家霍普(Thomas Charles Hope)对它进行了更全面的研究,并证明这是一个新元素,他还发现这种元素的焰色为红色。同时,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斯(Martin Heinrich Klaproth)也研究了相同的矿物,他制备得到了氧化锶和氢氧化锶。
1808年,英国化学家戴维(Humphry Davy)通过电解氯化锶和氧化汞的混合物,再分离汞齐后得到金属锶单质。戴维于1808年6月30日在英国皇家学会作报告时宣布这一成果,仿照其他碱性土元素的命名方法,将其命名为Stront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