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基本信息
元素符号:Be
原子序数:4
中文名称及拼音:
英文名称:Beryllium
相对原子质量:9.012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He]2s2
重要的同位素及其天然丰度:9Be 100%
常见的同素异形体:
地壳中的含量(mg·kg-1):2.8
海洋中的含量(mg·L-1):5.6×10–6
是否生命必需元素:
人体中的含量(g,按照体重70kg计):0.000036
人体中含量占体重百分数(%):5.14×10–8
常见氧化态:0,+2
元素电负性:1.57
原子半径(pm):111.3(CN=12)
离子半径(pm): 27(Be2+,CN=4),45(Be2+,CN=6)
元素第一电离能(kJ·mol-1):899.50
元素第一电子亲和能(kJ·mol-1):
单质的基本物理量
化学式:Be
熔点(°C):1287
沸点(°C):2468
密度(g·cm-3):1.85
比热容298.15K(mol-1·K-1):16.4(s)
熔化热(kJ·mol-1):7.895
汽化热(kJ·mol-1):
原子化焓(kJ·mol-1):324±5
单质的热力学数据
化学式:Be
标准摩尔生成焓(kJ·mol-1):
0(s),324.0(g)
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kJ·mol-1):
0(s),286.6(g)
标准摩尔熵(J·mol-1·K-1):
9.5(s),136.3(g)
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存在形式:绿柱石、水硅铍石。
常见存在形式的化学式:Be3Al2(SiO3)6,Be2SiO4
主要存在地:巴西、阿根廷、印度、南非,中国新疆、江西等地。
其他
电极反应与标准电极电势:
电极反应 E/V
Be2+ + 2e- ⇌ Be
-1.847
Be2O2-3 + 3H2O + 4e- ⇌ 2Be + 6OH-
-2.63

某些化合物沉淀Ksp:
金属离子 阴离子 Ksp
CO2-3 1.0×10-3
Be2+ OH- 6.92×10-22
MoO2-4 3.2×10-2
NbO-3 1.2×10-16


某些配位化合物K:
金属离子 配体 log K1 log K2 log K3 log K4 log K5 log K6

F- 5.1 8.8 12.6

Be2+
OH-
9.7 14.0 15.2



NO-3
1.62





元素发现简史
发现时间、发现者:

1798年 法国化学家沃克林(Nicholas Louis Vauquelin)

命名时间、命名者:

1802年 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斯(Martin Heinrich Klaproth)

命名的意思:

源于希腊语beryl(绿柱石),因为铍是从矿物绿柱石中分离得到的。

发现简史:

早在一千九百多年前,博学多才的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在他的百科全书《博物志》中就记载绿柱石与祖母绿是相似的。这在当时是天方夜谭的观点,因为古埃及人坚信美的让人醉心的祖母绿宝石与绿柱石这普通的矿物有天壤之别。受限于当时的科学认知水平,老普林尼未能弄清楚祖母绿和绿柱石的成分。

时间来到十八世纪,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已普遍接受绿柱石与祖母绿宝石成分相似的观点,有人提出两者的成分均为硅酸铝。法国矿物学家阿羽依(René Just Haüy)在其研究中发现二者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但难以确定其化学组成。于是,他向化学家沃克林(Nicholas Louis Vauquelin)寻求帮助。

沃克林从祖母绿和绿柱石的处理液中制得“氢氧化铝”,将其溶于碱液后发现得到了一种新的“土”状沉淀物质。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种新“土”里竟然含有从未被发现的元素。1798年,沃克林将新发现的元素称为Glaucinium(源于希腊语“甜”,因为铍的化合物有甜味)。随后,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斯(Martin Heinrich Klaproth)发表论文提出,钇元素也是因其化合物有甜味而得名,建议把这个从绿柱石中发现的元素命名为Beryllina。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Friedrich Wöhler)首先使用了Beryllium一词,并沿用至今。

1828年,柏林的维勒和巴黎的布西(Antoine-Alexandere-Brutus Bussy)分别独立制得了铍金属单质,他们都是用钾单质与二氯化铍反应得到的。

参考文献
[1] [2019-08-0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eryllium#History.
[2] [2019-08-03]. http://www.rsc.org/periodic-table/element/4/beryllium#history.
[3] 舒建平.世界文化,1986, 03,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