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反应 | E ⊖/V |
---|---|
Sb
+ 3H+ + 3e- ⇌ SbH3 |
-0.510 |
Sb2O3 + 6H+ + 6e- ⇌ 2Sb + 3H2O |
0.152 |
Sb2O5(senarmontite) + 4H+ +
4e- ⇌ Sb2O3 + 2H2O |
0.671 |
Sb2O5(valentinite) + 4H+ +
4e- ⇌ Sb2O3 + 2H2O |
0.649 |
Sb2O5 + 6H+ + 4e- ⇌ 2SbO+ + 3H2O |
0.581 |
SbO+ + 2H+ + 3e- ⇌ Sb + 2H2O |
0.212 |
SbO-2 + 2H2O + 3e- ⇌ Sb + 4OH- |
-0.66 |
SbO-3 + H2O + 2e- ⇌ SbO-2 + 2OH- |
-0.59 |
金属离子 | 配体 | log K1 | log K2 | log K3 | log K4 | log K5 | log K6 |
---|---|---|---|---|---|---|---|
Sb3+
|
Cl- | 2.26 | 3.49 | 4.18 | 4.72 |
|
|
OH- | 24.3 | 36.7 | 38.3 |
|
|
公元前 发现者不详
命名时间、命名者:不详
命名的意思:源于希腊语anti-monos(不孤单)。元素符号源于拉丁语名称stibium。
发现简史: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人类就已经使用锑及其化合物,古埃及时代将硫化锑(Sb2S3)作为调色的眼部化妆品,而迦勒底地区和古埃及地区都发现存在有用金属锑镀的装饰品或花瓶。随着燃素学说被推翻,人们逐渐意识到金属锑是一种元素,但是金属锑单质的发现和提炼较有争议。
早在公元7—8世纪,阿拉伯的炼金术士哈扬(Jabir ibn Hayyan)就在其著作中提到锑的冶炼方法。意大利炼金术士比林古乔(Vannoccio Biringuccio)在1540年出版的著作《火焰学》一书中记录了提炼金属锑的方法;同时代德国的矿物学家阿格里科拉(Georgius Agricola)亦在自己的著作《论矿冶》中提到了金属锑的制备。1604年在德国出版的描述金属锑制备的《凯旋战车锑》一书也介绍了金属锑的制备。另外,1615年德国化学家利巴菲乌斯(Andreas Libavius)通过将铁添加到硫化锑、盐和酒石酸钾的熔融混合物中,获得了金属锑,这种方法产生的锑表面具有晶体或星状。
1783年,瑞典科学家和当地矿区工程师斯瓦布(Anton von Swab)从瑞典韦斯特曼兰德萨拉的Bergslagen矿区的萨拉银矿采集的样本中发现了金属锑单质,这是人类在地壳中首次发现天然存在的纯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