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反应 | E ⊖/V |
---|---|
Pr4+ + e- ⇌ Pr3+ |
3.2 |
Pr2+ + 2e- ⇌ Pr |
-2.0 |
Pr3+ + 3e- ⇌ Pr |
-2.353 |
Pr3+ + e- ⇌ Pr2+ |
-3.1 |
金属离子 | 阴离子 | K⊖sp | |||
---|---|---|---|---|---|
|
|
Pr3+
|
OH- |
3.39
× 10-24 |
|
金属离子 | 配体 | log K1 | log K2 | log K3 | log K4 | log K5 | log K6 |
---|---|---|---|---|---|---|---|
La3+ |
OH- |
4.30 |
|
|
|
|
|
|
SO2-4 |
3.62 |
|
|
|
|
|
1885年 奥地利化学家卡尔·奥尔·冯·威尔斯巴赫(Carl Auer von Welsbach)
命名时间、命名者:1885年 奥地利化学家卡尔·奥尔·冯·威尔斯巴赫(Carl Auer von Welsbach)
命名的意思:源于希腊语prasios(绿色)。
发现简史:1841年,瑞典化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莫桑德(Carl Gustav Mosander)宣布从铈镧中获得了didymium,此后四十多年一直被认为是单独的元素。1882年,布拉格的布劳恩(Brauner)对didymium进行研究,发现它的性质会根据所来自的矿物质而发生变化,并通过原子光谱证明didymium实际上是镧系元素的混合物。
奥地利化学家卡尔·奥尔·冯·威尔斯巴赫(Carl Auer von Welsbach)于1885年6月成功地将didymium分成钕和镨两种氧化物。他将其中一种新元素命名为Praseodidymium,由praseo(绿色)和didymium组成,因为它的盐是绿色的。这个元素名称后简化为Praseodymium,符号Pr。纯镨金属于1931年首次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