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反应 | E ⊖/V |
---|---|
Dy2+ + 2e- ⇌ Dy |
-2.2 |
Dy3+ + 3e- ⇌ Dy |
-2.295 |
Dy3+ + e- ⇌ Dy2+ |
-2.6 |
金属离子 | 阴离子 | K⊖sp | |||
---|---|---|---|---|---|
Dy3+ |
CrO2-4 |
1.0×10-8 |
|||
OH- |
1.4×10-22 |
金属离子 | 配体 | log K1 | log K2 | log K3 | log K4 | log K5 | log K6 |
---|---|---|---|---|---|---|---|
Dy3+ |
OH- |
5.2 |
|
|
|
|
|
1886年 法国人博伊博德兰(Paul-Émile Lecoq de Boisbaudran)
命名时间、命名者:1886年 法国人博伊博德兰(Paul-Émile Lecoq de Boisbaudran)
命名的意思:源于希腊语dysprositos(难以取得)。
发现简史:
镝元素于1886年由博伊博德兰(Paul-Émile Lecoq de Boisbaudran)在巴黎发现。它的发现源于对氧化钇的研究,氧化钇首先在1794年被制得,随后从中提取出了其他稀土元素(又名镧系元素),即1843年的铒、1878年的钬,最后是镝。
直到1950年左右,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弗兰克·斯佩丁(Frank Spedding)和他的同事们开发了离子交换色谱技术才获得了纯镝。从那时起,可以依靠可靠和有效的方式分离稀土元素,尽管这种分离方法现在已被液-液交换技术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