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基本信息
元素符号:Hf
原子序数:72
中文名称及拼音:铪 hā
英文名称:Hafnium
相对原子质量: 178.49(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Xe]4f145d26s2
重要的同位素及其天然丰度:174Hf 0.16(1)%,176Hf 5.26(7)%,
177Hf 18.60(9)%,178Hf 27.28(7)%,179Hf 13.62(2)%,
180Hf 35.08(16)%
常见的同素异形体:
地壳中的含量(mg·kg-1):3.0
海洋中的含量(mg·L-1): 7×10–6
是否生命必需元素:
人体中的含量(g,按照体重70kg计):
人体中含量占体重百分数(%):
常见氧化态:0,+4
元素电负性:1.3
原子半径(pm):159
离子半径(pm):58(Hf4+,CN=4),71(Hf4+,CN=6),
83(Hf4+,CN=8)
元素第一电离能(kJ·mol-1):658.52
元素第一电子亲和能(kJ·mol-1):1.3508
单质的基本物理量
化学式:Hf
熔点(°C):1670
沸点(°C):4600
密度(g·cm-3):13.3
比热容298.15K(mol-1·K-1):25.7
熔化热(kJ·mol-1):27.20
汽化热(kJ·mol-1):
原子化焓(kJ·mol-1):618.4±6.3
单质的热力学数据
化学式:Hf
标准摩尔生成焓(kJ·mol-1):
0(s),619.2(g)
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kJ·mol-1):
0(s),576.5(g)
标准摩尔熵(J·mol-1·K-1):
43.6(s),186.9(g)



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存在形式:与锆伴生。
常见存在形式的化学式:
主要存在地:岩石矿床。
其他
电极反应与标准电极电势:
电极反应 E/V
Hf4+ + 4e- ⇌ Hf
-1.55
HfO2+ + 2H+ + 4e- ⇌ Hf + H2O
-1.724
HfO2 + 4H+ + 4e- ⇌ Hf + 2H2O
-1.505
HfO(OH)2 + H2O + 4e- ⇌ Hf + 4OH-
-2.50

某些化合物沉淀Ksp:
金属离子 阴离子 Ksp
Hf3+ OH- 4×10-26
元素发现简史
发现时间、发现者:

1923年 乔治·查尔斯·德·赫维西(George Charles de Hevesy)和德克·科斯特(Dirk Coster )

命名时间、命名者:

1923年 乔治·查尔斯·德·赫维西(George Charles de Hevesy)和德克·科斯特(Dirk Coster )

命名的意思:

纪念该元素的发现地——挪威哥本哈根(罗马时代的名称Hafnia)。

发现简史:

铪的发现是化学史上一些有争论的插曲之一。1911年,法国化学家、稀土方面的权威于尔班(Georges Urbain)称从稀土残渣中发现了锆下面缺失的元素,即72号元素,并命名为“Celtium”。但他错了,搜索仍在继续。根据后来的见解,特别是按照H.G.J.Moseley和N.Bohr在原子结构研究上的结论,现在看来很难找到与稀土元素共存的所需浓度的72号元素。当N.Bohr提出他的原子结构理论时,可以预见72号元素应是钛族的成员,因而更可能发现它与锆在一起,而不是与稀土元素在一起。

1923年,在哥本哈根Bohr实验室工作的荷兰人乔治·查尔斯·德·赫维西和德克·科斯特用特征X射线光谱法,首次在挪威的锆矿石中发现了72号元素,为纪念此次发现,用这个城市罗马时代的名称Hafnia将其命名为Hafnium。

1925年,经过对锆和铪的络合氟化物进行反复的分级结晶,赫维西分离得到了纯的铪盐。第一个纯的铪单质是在1925年通过在热钨丝上分解四碘化铪而制成的。现今多经由钠(或镁)还原法来制备单质铪。

参考文献
[1] [2019-07-03].http://www.rsc.org/periodic-table/history.
[2] N.N.格林伍德,A.厄肖恩. 元素化学(下册). 王曾隽,张庆芳,林蕴和,等译.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65-66.
[3] 申泮文,车云霞. 无机化学丛书(第八卷 钛分族).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