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反应 | E ⊖/V |
---|---|
Pu3+ + 3e- ⇌ Pu | -2.031 |
Pu4+ + e- ⇌ Pu3+ | 1.006 |
Pu5+ + e- ⇌ Pu4+ | 1.009 |
金属离子 | 阴离子 | K⊖sp | |||
---|---|---|---|---|---|
Pu3+ | F- | 2.5×10-16 | |||
OH- | 2.0×10-20 | ||||
PuO+2 | OH- | 5×10-10 | |||
F- | 6.3×10-20 | ||||
Pu4+ | HPO2-4 | 2×10-28 | |||
IO-3 | 5×10-13 | ||||
OH- | 1×10-55 | ||||
PuO2+2 | CO2-3 | 1.7×10-13 | |||
OH- | 2×10-25 |
金属离子 | 配体 | log K1 | log K2 | log K3 | log K4 | log K5 | log K6 |
---|---|---|---|---|---|---|---|
Cl- | 1.17 | ||||||
Pu3+ | F- | 6.77 | |||||
OH- | 7.0 | ||||||
NO-3 | 0.77 | 1.93 | 3.09 | ||||
OH- | 12.39 | ||||||
Pu4+ | NO-3 | 0.54 | |||||
SO2-4 | 3.66 | ||||||
PuO2+2 | OH- | 8.3 | 16.6 | 20.9 |
1940年 美国科学家西博格(G.T.Seaporg)等
命名时间、命名者:1940年 美国科学家西博格(G.T.Seaporg)等
命名的意思:以冥王星Pluto命名。
发现简史:钚首先于1940年12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由西博格(G.T.Seaporg)等人制得。他们用152.4cm回旋加速器加速的16MeV氘核轰击铀时发现了Pu-238,其半衰期为两天半。第二年又发现了钚的最重要的同位素Pu-239。在几个月内,钚被最终确定,其基本化学性质与铀相似。
起初,产生的钚的量是肉眼看不见的。到了1942年8月,已有足够的量用来观察和称重,尽管只有百万分之三克。到1945年,美国已有几千克钚,并用钚制造了三枚原子弹。